新闻中心news

中国篮协启动新周期人才选拔 CBA俱乐部推荐机制助力亚洲杯备战

2025-10-29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(北京讯)为备战2025年男篮亚洲杯,中国篮球协会近日正式向各CBA俱乐部发出通知,启动新一届国家队球员推荐机制,这一创新举措打破传统选拔模式,首次将俱乐部纳入人才举荐体系,标志着中国男篮组建方式迎来重要变革。

构建新型选拔体系

根据中国篮协发布的《关于推荐男篮亚洲杯备战期候选运动员的通知》,20家CBA俱乐部可根据本赛季球员表现,分别推荐1至2名本土球员及1名外籍球员参与国家队选拔,推荐名单需附详细技术分析报告,包括球员国际赛事适应性评估、体能数据追踪、战术执行效率等核心指标,篮协秘书长张明辉表示:"俱乐部作为人才培养主体,最了解球员的成长轨迹和竞技状态,这种双向互动机制能帮助教练组更全面掌握人才储备情况。"

中国篮协启动新周期人才选拔 CBA俱乐部推荐机制助力亚洲杯备战

本次选拔特别强调球员的国际比赛适应性,通知要求俱乐部重点考察球员在高强度对抗下的投篮稳定性、防守轮转速度及心理承压能力,据悉,篮协技术团队已建立数字化评估模型,将结合俱乐部推荐数据与联赛实时表现进行多维度筛选。

俱乐部积极响应新机制

多家CBA俱乐部负责人对新型选拔机制表示支持,广东宏远俱乐部总经理朱芳雨透露:"我们推荐了胡明轩和徐杰,他们在季后赛的国际球员对位中展现出了突破能力,这种推荐制度让俱乐部能直接参与国家队建设。"新疆广汇则重点推荐了前锋阿不都沙拉木,其团队提供的评估报告包含超过200场比赛的移动热力图和关键球处理分析。

浙江稠州银行男篮提交的推荐材料中,特别标注了余嘉豪的护框效率值(联盟前三)和王奕博的挡拆发起成功率(较上赛季提升18%),俱乐部青训总监陈凯指出:"我们运用SportVU系统追踪了球员的82项技术指标,这些数据能为国家队战术配置提供参考。"

技术革新驱动人才选拔

本届选拔工作引入多项科技创新手段,篮协联合国家体育科学研究所开发的"智能选材系统",可对推荐球员进行骨骼肌爆发力、动态视觉反应等生理指标测评,在青岛进行的首轮测试中,参选球员需在模拟亚洲对手防守强度的环境下完成指定战术,通过微型传感器采集的368组数据将自动生成评估报告。

国家队主帅乔尔杰维奇特别关注球员的空间创造能力,其教练团队要求技术分析组提供每位候选球员的"有效攻击半径"数据,即球员在持球状态下能有效威胁篮筐的移动范围,这种注重实战效能的分析方法,与以往单纯依据得分数据的选拔标准形成鲜明对比。

青训体系衔接战略布局

本次推荐机制同时衔接了U系列青年队的输送通道,中国篮协青训部负责人李强透露:"已有7名U19世青赛成员通过俱乐部推荐进入考察名单,这种'俱乐部-国青队-国家队'的三级输送模式正在完善。"值得关注的是,深圳新世纪推荐的20岁小将王浩然,其球员报告中特别标注了在U19世界杯对阵西班牙时单场5记三分球的表现。

CBA联赛公司提供的统计显示,本赛季本土球员场均得分上双人数创历史新高,三分命中率35%以上的球员达47人,较上赛季增长26%,这些数据变化为扩大选材范围提供了支撑,北京首钢推荐的后卫张才仁,其防守压迫性数据(每回合迫使对手失误0.28次)在联盟同位置球员中排名前列。

备战亚洲杯的战术考量

根据国际篮联最新赛程,2025年男篮亚洲杯将于8月在迪拜举行,中国男篮同组对手包括传统强队伊朗和新兴力量巴林,战术分析师刘炜认为:"现代篮球要求球员具备多位置作战能力,本次选拔特别关注锋卫摇摆人的培养,俱乐部推荐的李弘权、赵嘉仁等球员都展现了3-4号位切换的潜力。"

中国篮协同时启动了归化球员的评估程序,虽然未公开具体人选,但据悉某美籍锋线球员已进入考察范围,其团队提供的视频资料显示,该球员在欧洲联赛场均能完成4.2次换防后单打,这种特质正好契合亚洲杯可能遭遇的战术挑战。

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库

本次推荐机制不仅是短期备战举措,更是中国男篮人才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,篮协计划建立"国家队候选人才数据库",对推荐球员进行动态追踪,首批入选的45名球员将参加6月开始的集训营,届时教练组将通过系列热身赛进一步考察球员的战术融合度。

体育产业专家张庆认为:"这种开放式的选拔机制有利于形成良性竞争,当俱乐部意识到人才培养能直接助力国家队建设时,会在青训投入和球员使用上更具战略眼光。"辽宁、广东等俱乐部已调整夏季训练计划,增设国际规则适应性和抗干扰投篮等专项训练模块。

中国篮协启动新周期人才选拔 CBA俱乐部推荐机制助力亚洲杯备战

随着推荐截止日期临近,各俱乐部正在完善申报材料,中国男篮教练组将于5月下旬公布首期集训名单,新一轮的亚洲杯备战即将全面启动,这次选拔机制的创新实践,或将为中国篮球的人才培养开启新的篇章。

搜索